公司地址:山东省威海市蓝狮在线农产品有限公司
电话:15236212648
传真:400-822-6658
邮箱:7535077@168.com
集团网址:http://www.jfybjq.com/
蓝狮招商主管天山网讯(记者王娜摄影报道)喀什地区莎车县的巴旦木好吃营养价值高,但很少有人了解,我们能吃到品种丰富、美味可口的巴旦木,与莎车人的勤劳、智慧密不可分。
10月15日,莎车漫山遍野已染上一层金黄,绵延的巴旦木林中,尚未采摘的果实外壳已经变黑裂开,露出里面黄澄澄的硬壳。农户家的房顶上,一笸箩一笸箩已经采摘的巴旦木尽情沐浴着阳光,散发出浓浓的丰收气息。
“果是长寿果,花是吉祥花”莎车人非常热爱巴旦木,人们大面积种植巴旦木,把它做成巴旦木酱、巴旦木汁等花样美食,或将巴旦木花绣在衣服帽子上、雕在窗格屋梁上装扮生活。
在莎车县阿热勒乡塔热木博依村,记者见到126岁的长寿老人图如普艾麦提时,他戴着绣有巴旦木花的花帽,正坐在院子里和2岁的曾外孙慢慢咀嚼着新鲜巴旦木,消遣时光。
图如普老人说,他从小爱吃巴旦木,在巴旦木林中玩耍长大,成年后种植巴旦木,年老干不动时又看着邻居们靠种巴旦木过上好生活,巴旦木是莎车人的“幸福果”。
莎车县农办负责人赵晓莉介绍,莎车巴旦木在当地已有悠久的种植历史。目前,莎车巴旦木可分为软壳巴旦木品系、甜巴旦木品系、厚壳甜巴旦木品系、苦巴旦木品系和桃巴旦木品系等“五大家族”、40多个品种。
赵晓莉坦言,莎车县种植巴旦木虽然历史悠久、品种丰富,但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一家一户零敲碎打地在种,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种植。
近几年,莎车县确定打造以巴旦木为主的林果业,加大资金、技术投入用于育苗、定植、栽培和周期管理等。目前,全县巴旦木种植面积达90.3万亩,年产量8万多吨,成为我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。
莎车县米夏镇林业工作站站长阿不都热西提,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25年,几乎每天都会给农民讲授巴旦木种植技术。
阿不都热西提说,以前农民不重视果树施肥、疏花疏果、四季修剪、传花授粉等,技术不高、管理粗放导致巴旦木果品质量、品级都不高,有人甚至由于施肥时坑挖得离树太近,导致树根损伤、损毁。
2007年春季,莎车县突然遭遇一场极强的倒春寒,果农们不懂防御技术,致使全县许多巴旦木花芽被冻死,当年的巴旦木大幅减产。面对损失,技术人员积极研究找到方法,用烧烟灶抵御倒春寒。
这种烧烟灶由砖头砌成,外观类似敖包,有1米多高,每隔100米左右设立一个。冷空气来临前,点燃灶里的柴火,果林的温度会有所提高,同时热气在林地上空形成一个保温层阻挡寒潮、霜冻侵袭巴旦木。阿不都热西提说,从那以后,巴旦木花再没出现过大规模冻死现象。
有了技术,莎车县聚焦巴旦木产业发展,成立巴旦木丰产公关小组,聘请专家攻克坐果率低等技术难题,引进新品种、改造老树、开辟苗圃育苗,并制定了《莎车巴旦木标准化体系》。
现在,莎车巴旦木从播种、嫁接到定植、施肥、采摘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标准。比如,同一片巴旦木林地里,一定会交叉种植不同品种的巴旦木,不同品种的植株互为“公母”株。
“巴旦木是异花授粉植物,不同品种的花通过蜜蜂授粉才能结果子。”赵晓莉说,科学合理地选配不同树种,提高了授粉结实率,使得巴旦木的果肉更加饱满,产量提高30%以上。
2012年,莎车县设立蜂业发展中心,针对巴旦木授粉实践中的技术环节,开展蜜蜂为巴旦木授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。近年来,该县又采取技术培训、协调组织、示范带动、发放授粉补贴等措施,帮助和扶持养蜂产业,组织、协调蜂群及时参与巴旦木授粉工作。
而巴旦木花蜜因为很高的营养价值,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在每年的喀交会、各地农博会等展会上,都销售火爆,让农民实现了“果”“蜜”双丰收。
赵晓莉介绍,巴旦木花期早且短,授粉结束后就没有其他蜜源植物可供蜜蜂采集。莎车县鼓励农户林花间作,在巴旦木园中套种油菜花、万寿菊、向日葵等,蜂农们春天酿巴旦木花蜜,夏天酿其它花蜜,而各种花海又吸引着游客旅游观光,带起了乡村旅游事业。
在伊什库力乡阔依其村,果农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种有16亩巴旦木,其中11亩林地上套种了万寿菊。他算了一笔账,巴旦木平均每亩净赚2000多元钱,套种的万寿菊每亩也能赚2000元钱,每年仅种地这一项就能赚六七万元钱。
买买提的果园里,春天开满淡粉色巴旦木花,夏天开满橘黄色万寿菊,经常有游客到果园里赏花、拍照。有的游客还会顺便买一两只他养的鸽子,或者买他家大棚里的新鲜蔬菜,这对他来说又是一笔收入。
“我们种巴旦木有补贴蓝狮手机app怎么安装,有技术指导,政府还会进行托底收购,根本不用担心种不好赔钱。”买买提乐呵呵地说。
进入新时代,巴旦木产业在莎车县方兴未艾。莎车县副县长樊海涛表示,莎车人正在积极开拓深加工领域,提升巴旦木产品的附加值和可持续效益。
长寿老人图如普艾麦提(中)和老伴、曾外孙在一起吃巴旦木。